MacBook以其强大的续航能力和流畅的系统体验而闻名。考虑到便携性需求,我选择了MacBook Air M2 16+256版本。从性能角度看,M2芯片对日常工作已经足够,而且从M2到M4的外观设计基本保持一致,最重要的原因是m2最便宜
作为一名使用Windows十几年的用户,转换到macOS最大的挑战在于操作逻辑和快捷键的完全不同。
快捷键适应
以下是一些常用快捷键的对照:
- 复制粘贴:Ctrl+C/V -> Command+C/V
- 切换应用:Alt+Tab -> Command+Tab
- 同一应用内切换窗口:Command+~
- 显示所有窗口:Win+Tab -> Control+↑ 或 F3
- 搜索:Win -> Command+空格(Spotlight)
- 隐藏窗口:Command+H
- 关闭窗口:Command+W
- 退出应用:Command+Q
最初的适应期中,肌肉记忆是最大的障碍。特别是Command键位于Windows键盘的Alt键位置,这需要重新训练手指习惯。
桌面和Dock
MacOS的桌面设计理念与Windows有明显区别:
- 默认桌面不显示任何图标,保持极简风格
- 底部Dock栏取代了Windows的任务栏,用于固定常用应用
- 所有应用程序集中在"启动台"中,类似手机的应用抽屉
菜单栏设计
MacOS的顶部菜单栏设计是一大亮点。不同于Windows每个窗口都有独立菜单,MacOS将当前活动应用的菜单统一固定在屏幕顶部。
这种设计为复杂应用(如VS Code)提供了更清爽的界面,同时保持了系统UI的一致性。无论使用什么软件,菜单选项总是位于相同位置,操作更加直观。
值得称赞的细节
- 鼠标指针:快速左右晃动时会自动放大,便于定位
- 窗口动画流畅自然,过渡效果丝滑
- 全屏模式更加沉浸,隐藏Dock和菜单栏
- 系统整体动画连贯,不会出现Windows常见的动画卡顿
遇到的小问题
- 某些应用全屏后不会立即显示窗口控制按钮(红绿灯),需要将鼠标移至顶部才会出现
- 输入法切换默认为Caps Lock键,与Windows的Shift切换习惯不同
适应过程
经过一段时间使用,已经开始自然地使用Command+C等MacOS快捷键。虽然系统转换初期有诸多不适,但MacOS的整体体验确实有其独特优势。接下来计划探索更多实用软件和系统功能。
评论区
评论加载中...